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康养结构、生活质量、救助能力的不断提升,安徽省肥东县老年人口占比也在随之攀升。日趋“扩围”的老龄化现象,给社会养老服务、医疗卫生以及涉及养老层面的各项各业,带来了一股股“新代旧”的养老风潮,为银发经济发展、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巨大空间。构建起银发经济这一“民生”发展框架,推动老年产品的研发、多层次、分类别养老服务的供给,完善老年友好型社会基础建设配套,在老年人晚年生活中,创造性拓展更多的“便利性和舒适度”生活环境,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已成共识。
围绕养老服务能力和社会保障体系“谋篇布局”
完善老年养老服务社会保障体系,是肥东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阶段”,县委县政府从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入手,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老年人护理负担。在促进银发产业发展过程中,全县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出台专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进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养老与医疗、旅游、教育等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多元服务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康养服务体系建设上,构建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分级诊疗格局,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围绕开展老年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通过完善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公共区域增设和优化无障碍设施建设,打造老年宜居社区,全县251个社区均建成休闲广场、健身场地,营造了尊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老年人生活舒适度,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得到稳步推进。
围绕养老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落笔蓄能”
1至8月,共计为全县45114名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资金5261.899万元。发放老年助餐运营及助餐补贴861.84万元,累计服务78.29万人数,消费783.55万元。为五类2803名保障对象提供家政、生活照料、维修、医疗保健和紧急救助等服务8.8万余人次,服务金额486.9万余元。投入210万元,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店埠镇和经开区社区老年人活动696场次。选址经开区三十埠社区荣城花悦小区,作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持续推进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公办民营,15所介入托管,转型率为83.3%。同时实施一年四次护理员、安全员培训。完成2792名高龄、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上门走访及电话回访118081人次。
在提升老年社会保障上,为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等1.51万特殊困难群代缴保费454.05万元。开展家政养老护理、家庭服务、护工培训376人次。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大病保险减负、医疗救 助等多重保障机制,有效减轻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推进慢特病门诊管理病种 83种,高血压、糖尿病等10个慢性病病种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从“持卡就医”“持码就医”向“刷脸就医”转变,县医保服务大厅、20个乡镇(园区)医保服务窗口及217家定点医药共配备医保刷脸433台,实现了无感就医、异地就医备案、参保缴费信息查询等业务,业务办理“零距离”,实现高频业务“现场办”“就近办”目标。
围绕银发经济产业和老年健康服务“探索求真”
在银发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养老服务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各类适老化生活用品、康复护理器具等市场不断拓展,涵盖居家、社区、机构等多种模式。老年旅游、文化娱乐等产业逐步兴起,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消费选择。形成了食品(特殊膳食)、药品及医疗器械(康复辅具、家用监测设备)等领域的生产布局,产品研发、工艺升级、智能化改造等方面,科技支持计划和产业扶持政策相兼容。医养结合试点店埠镇城关医院综合服务环境培优提档。适老化改造力度的加大,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无障碍就医提供了优良环境。21家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持续供给,与所属医疗机构签订定点医养结合服务协议,确保养老机构入住老人都能获得基本、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18 家乡镇卫生院、5 家分院、248家村卫生室均已通过 “皖心通” 平台开展了老年人认知筛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 60 岁以上老年人认知筛查 28805 人次。
围绕老年友好环境和老年品质建设“护航银发”
全县现有县级老年大学1所,乡镇老年学校20所,村级老年学校255所,实现全县全覆盖。1至8月,全县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总数累计已达 6.28 万人。成立老年文艺团队140个。举办“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190场。县文化馆为老年人开设二胡、胡芦丝、巴乌、竹笛等器乐培训2000余人。打造了敬老爱老公共汽车线路(东城客运中心--梁园客运站353路)共有30台车辆。通过创建,社区在居住环境、出行设施、社区服务、社会参与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荣获国家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个,省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个,市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6个。(肥东县民政局 高桢 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