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常年在基层一线,用自己的行动轨迹来履职尽责的普通一员,在老龄化与空心化交织的肥东县马湖乡三官社区,这位年轻的社区老幼专干,用稚嫩的肩膀,担起了“老有所依”的重担,担子里面,既有穿行在田埂间的一老一少的身影,也有温情陪伴的家常情暖,更有修剪的白发呢喃,浣衣的尊严,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填补着一抹夕阳下的孤独时光,延长着生命脉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叫刘从英,2020年初入职社区老幼专干一职,从此,她心怀一盏灯的温暖和明亮,用细水长流的坚持,走东家串西家,向每一位社区老人嘘寒问暖,用灯光照亮老人面前的昏暗小路,每一次敲门行动,都是她恪守“窗帘守护”的初衷,丈量着她与老人之间的距离。
清晨六点,老幼专干刘从英准时出现在社区赵爷爷的小院里。失去双手的老人,此刻正用残臂夹着洗衣盆,看见刘从英,他眼睛一亮。
“小刘,今天天气好,这么早就来啦。”
“赵爷爷,不是跟你说好了嘛,衣服等我来替你洗,怎么你老先动手啦。”
“谢谢小刘,衣服也不多,你也有事情要做呀。”
说着话,俩人来到河岸边,看到被晨露打过的青石板有点湿滑,刘从英细心地将随身带来的棉垫铺在地上,扶着老人坐下,然后打来一桶清水,将老人的衣物浸湿后平铺在石板上。
“赵伯,您帮我按着这边,我俩一起洗,你看好不好?”“好好好”,见状,赵爷爷连忙用残臂稳稳压住衣服的一角,刘从英用肥皂查实之后便熟练地揉搓起来。阳光透过柳枝,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件蓝布衫还是十年前闺女给买的。”老人一边轻抚衣物,一边讲述着每件衣服背后的故事。刘从英放慢了手中的动作,不时和老人说着话,让老人在回忆中感受着一份亲情的温暖。洗好衣服后,老人还和刘从英一起将厚的衣服拧干,俩人配合十分默契。
看着晾衣绳上随风轻扬的衣裳,老人笑着说:“这可比洗衣机洗得干净多了,真的太谢谢你。”“谢啥,这点小事让我来做,您就放心吧”“放心、放心,有你照顾呀,我这个老头子感到每天过得很快呢。”言语间,不时传来老人的笑声,在夏日的早晨,清风拂面,温情流动。
离开赵爷爷家,刘从英骑着带有工具箱的电瓶车来到独居老人张奶奶家。推开门,见到75岁的老人正对着镜子生闷气,一问得知,原来老人嫌自己的头发太乱了,容易打结,难以梳理。
“张奶奶,我不是留下我的电话了吗,有事情您老可以打个电话给我呀,看你的头发长得有点快,我这就来帮您解决难题,别生气啦。”
听到刘从英的一番话,老人“噗嗤”一笑:“老啦老啦,没用啦,连头发都跟我对着干,这点小事,我原本不想打扰你的。”
“我就是给社区老人服务的呀,有事找我就对了”,刘从英一边麻利地替老人铺上围布,接着用温水将老人的银发打湿,然后拿出一把宽齿梳,轻轻地在老人头上进行梳理,很快,一个缠结被打开:“张奶奶,是这个细绒线头惹的祸”,刘从英将一截被梳下的绒结细线展示给老人看。
老人的头发梳整齐之后,刘从英仔细地将老人的头发进行再分层,像一个专业理发师那样用剪刀精心地修剪、打理,剪发工具在她的手中上下灵活翻飞,很快,地上出现一些碎发。
“张奶奶,您看这样剪的长度合适吗?”“你剪的,都好,比镇上理发店剪得还精神”,老人眯着眼笑。
剪完头发,刘从英又给老人端来温水将头发洗净吹干,紧接着将老人变形的手指浸泡在温水之中,看到老人指甲长得歪歪扭扭。刘从英从随身携改的工具包内拿出指甲剪,开始小心翼翼地为老人修剪起指甲来,动作十分轻柔。
“张奶奶,您的右边大拇指有点嵌甲,可能跟你日常用力有关系,还有就是你的关节炎也要注意,这次帮您修好,等段时间我再给你处理一下,记得保暖很重要啊”,刘从英一边叮嘱老人一些注意事项,一边为剪好的指甲涂上一层防护油。
在服务过程中,刘从英还了解到,自己所在的社区包括独居老人在内的困难老人共有22名,老人们常年生活相对简单、随意,对自己要求也不高,尤其是在最初接触中,看到老人们大都不太讲究个人卫生的情况时,她自己便留了一个心眼,工作之余她准备了一个工具包,里面装着剪刀、理发推子、指甲剪、老虎钳以及一些生活常用工具,每到一处老人家里,都会拿出相应的工具,为老人“排忧解难”,理发、修理简单电器、帮助老人购买生活用品,事无巨细,刘从英用自己心中的那盏灯,照亮了老人的蹒跚之路。
“你这孩子,心真细呀,看我的手,经过你的摆弄,好看多了”,张奶奶摸着齐整的鬓角,望着修剪后的双手,眼角不由得泛起了泪光。
“能让老人们生活的干净卫生,有面子又安全,这才是我工作的中心,也是我最大的心愿”,刘从英如是说。
夏季高温,品尝一口时令蔬菜,最是一绝,也是留守老人最愿意从事的一项体力劳动。在自家院内除除草、浇点水、摘点可口蔬菜,烧点清淡饭菜,这些看似简单的劳作,却是常年居住在农村的老人不愿意离开家园的原因之一,惬意、自由、喜欢。
社区留守老人梁爷爷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员,可前不久,梁爷爷腰椎受伤,做了手术,回家修养期间因为无法弯腰,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能打理自己心爱的菜园了,望着木栅栏里蔫吧蔫吧的菜秧子,还有杂草丛生的现状,76岁的梁爷爷很是无奈,拿起电话的手又放下了;“不能啥事都指望她呀”,梁爷爷口中的她,说的就是刘从英。
“梁爷爷在家吗?”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屋外木栅栏处传来,是她,梁爷爷的眼睛一亮。
“梁爷爷,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是看看您的腰椎恢复的怎么样了,看您的眼神,是不是在担心自己菜园子呀,那我就先把园子收拾一下”刘从英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开始除草。
“这块地方的花生长得不错,架子上的豆角装长的还不错,空心菜这块地有点硬,松松土就可以了”,锄头在泥土间翻飞,汗水很快浸透了刘从英的衬衫。
“这些辣椒茄子还能救,浇点水还会长的!”“那边土松,撒点小白菜种子,可以很快就出苗……”刘从英小心翼翼地清理着菜园周围的杂草,一边听着坐在树荫下藤椅上梁爷爷的指点,干得更起劲了。一个多小时后,原本荒芜的菜园焕然一新。刘从英又帮老人摘了一些西兰花、长豆角和空心菜等新鲜蔬菜,回到屋内洗净晾好,一边叮嘱道:“梁爷爷,新摘菜够您吃几顿,这次菜园子里的水浇的透,您老放心,过两天我再来给您带些小白菜种子,您放心吧,安心修养。”
刚才还在指导刘从英如何浇水种菜的梁爷爷,一时怔住了,望着修整一新的菜园子,闪亮眼神背后,是老人一脸幸福……从此,每周三成了刘从英和梁爷爷的“菜园约定日”。在这个小小的菜园里,不仅生长着新鲜的蔬菜,更滋养着一份跨越年龄的温情。
夕阳西下,梁爷爷总爱守望着自己的菜园,等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微笑着推开栅栏门……(肥东县民政局 高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