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人没听说过肌少症

来源:健康时报   2024-11-14 15:38:07   责编:  点击:

“一位75岁老人因为反复跌倒就诊,检查后发现握力只有12,步速缓慢,轻度水肿,有明显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功能下降的情况,被诊断为肌少症。这是她第一次听说这个疾病的名字。”11月6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罗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4)》,南通已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但即使在被称为“中国老龄第一城”的南通,肌少症对于很多老人而言仍然比较陌生。“事实上,肌少症在我国老年人中非常普遍。”罗镧介绍,肌少症是一种因衰老和慢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肌肉量减少,同时存在肌肉力量下降、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肌少症往往与记忆力下降、衰弱合并,因此罗镧将其门诊命名为老年记忆与衰弱门诊,门诊开设三年多以来,已治疗上千例患者。

“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不完全科学。”罗镧表示,老人变瘦如果是因脂肪减少,可能会对代谢性疾病有一定好处,但若是因肌肉减少所致,将会给人体带来较大危害。患肌少症的老人往往容易跌倒、血糖偏高、免疫功能下降,一旦罹患传染性疾病容易迁延不愈。肌少症的治疗主要依靠精准的营养管理和运动处方,此外还需要综合性的用药管理,尽量将可能导致肌肉减少的药物用其他药替换。

相关阅读:千金难买老来壮

江苏省中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滕士超:要“千金难买老来壮”,而不是“千金难买老来瘦”。我们从年轻时就要有意识地锻炼肌肉,储存肌肉,而预防肌少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补充营养和适当运动。建议日常生活中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比如鸡蛋、鱼虾、牛奶、瘦肉等。补充维生素D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日晒是个好方法。可以在紫外线充足的情况下,暴露上臂,日晒20分钟/天。在运动方面,老年人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抗阻训练,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拉弹力带等,但要避免强度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