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 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前景向好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4-04-15 15:42:18   责编:  点击:

近期,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对北京、江苏、河南、广东等12个省(区、市)的415家老年教育机构开展了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专题调研。调研显示,老年教育招生热度高、课程丰富多样、多元模式兴起,教育机构普遍认为老年教育发展前景向好,为老龄化社会注入新活力。

——学习费用较低,招生热度高。调研显示,93.5%的机构学员年均学费在1000元以下,相对低廉。春节后,多地老年大学新学期报名,不少学校线上名额“秒空”,线下报名也非常火爆。30.1%的受访机构表示招生火爆,47.2%招生较好。从招生规模看,35.1%的受访机构招生规模在1000人以上,48.0%为100-1000人。广西自治区南宁市老年活动中心反映,目前开设301个班级,声乐、舞蹈等热门课程线上不到一分钟就报满了,名额供不应求。

——教学课程丰富,成果展现多样。机构开设课程趋向多元化,75.9%的受访机构开设了3种类型以上的课程,46.3%开设了5种以上。从课程类型看,分别有89.1%、70.6%、62.1%和53.9%的机构开设了音乐舞蹈类、艺术美学类、体育健身类和健康养生类课程,位列前4名。从教学成果展现看,92.5%的受访机构参与表演、演出活动,75.4%参与公益活动,74.9%参与展览、比赛活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老年大学表示,每年都组织舞蹈队参加各级广场舞比赛,组织书法队开展“春节送春联”和“四点半课堂”等志愿活动,老年学员表示在活动中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多元模式兴起,发展前景向好。部分地区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办学模式,实现了由简单的机构供养和日常娱乐服务向提供助学、助餐、助行等养教结合全方位服务新模式的转变。湖南省长沙市荣华社区整合资源,探索引进社会养老机构,在提供保健康复、家庭护理等服务的基础上设立社区老年基层教育点,目前已开设声乐、舞蹈、书法、太极等9门课程,得到社区老人的一致好评。从发展前景看,59.8%的受访机构认为未来发展前景很好,34.9%认为前景较好。山西省临汾市老年大学反映,近年来“银龄学员”越来越多,除主校区外,学校另增设了8个校外教学点。

老年教育市场供不应求,潜力无限,是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老年教育在整体规划、管理体制、社会参与和资源配置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机构建议从发展根基、办学体系和教育网络三个方面促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管理、聚合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加强顶层设计,宏观统筹老年教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政策体系,推动老年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轨道;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出台社会资金引入优惠政策,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分担和筹措经费机制,鼓励政企联合,调动民营企业参与积极性。

二是均资源、建队伍,打造高质量办学体系。通过发挥公办老年教育机构示范作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保障机制等措施,平衡和科学配置城乡老年教育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向乡镇倾斜,延展服务半径,提高老年教育的覆盖面;打造老年教育师资储备库,开创多元融合的师资来源格局。充分挖掘和利用全社会的智力资源,构建由各类学校教师、行业专家、离退休人员、高校学生等志愿者组成的多元师资队伍。

三是进社区、善创新,织密基层教育网络。出台社区老年大学(学校)建设的相关制度,统筹指导办学点工作,将场所建设纳入社区建设和治理规划,根据人口规模及教育需求,科学设置街道(乡镇)以及社区(村)老年教育场所,配套建设教育服务设施,做到有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计划、有教学;积极探索老年教育与相关产业联动新模式,将老年教育与娱乐、旅游、康养、文化等相关产业相结合,促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