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养老走一步看一步?

来源:《老年日报》   2023-12-04 09:12:48   责编:  点击:

有调查显示,“中国老年人靠子女养老意愿呈下降趋势,自我养老意愿上升”,然“自我养老”是否可行?本报通过采访近百位读者了解到,老年人自我养老意愿确实呈上升趋势,但大部分老人没有明确规划且准备不足,加之适老化产品的完善度亦未达到较高水平,进而导致养老质量尤其是其后期明显下降。

 

只重视“自由”,不重视质量

记者通过对60岁至70岁老人调查采访了解到,他们绝大多数选择自我养老,究其主要原因是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还有一部分老年人表示,与子女住在一起矛盾多,不够自由随意。对于70岁至80岁的老人来说,即使自我照顾的能力与各方面身体机能都在下降,内心仍不愿与其子女共同居住。至于未来规划与否,大多数都表示船到桥头自然直,而对于“养老质量”并没有太多想法。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认为,自我养老“支出少,负担轻”,其优势显而易见,老人得到相对随意自由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子女的负担也减轻不少;劣势在于老人缺乏专业的健康和护理服务,缺少精神陪伴……

 

“措手不及”频现,照护纠纷难解

采访中,很多老人表示,自我养老并非长久之计,到了自己不能动的时候,可能还会选择去养老院或者“投靠”儿女。记者了解到,一旦老人找儿女照顾,往往都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也让很多儿女犯难。一些子女表示,照顾老人时会出现各种状况,还有生活琐事、经济纠纷夹杂其中,感到措手不及和筋疲力竭。

曲文勇认为,老人的“自我养老”并非意味着子女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义务的减少或者中断。子女要时常关心关爱老年人,更要照顾好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事实上,并非“自我养老”本身会带来问题及纠纷,而是老人和儿女都没有提前去做好应对养老的预案。

 

养老规划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决策

记者发现,目前,很多老人的自主养老其实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今年62岁的施先生坦言目前对未来的养老生活没有规划。“现在我和老伴都刚退休,感觉养老问题离我们还很远。等以后年纪大了,再根据身体情况看看怎么养老吧。”

而就在近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陈秉正提及调研发现超七成90后开始考虑养老问题,陈秉正教授表示,35岁考虑养老,晚了,应该更早考虑。

记者手记 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我养老难道真能“走一步,看一步”?养老规划的决策需未雨绸缪。自我养老是关乎每一个人的议题,需我们共同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