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全国老龄办遴选公布了全国94个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其中庐阳区创新构建的“1+4+N”智慧养老模式获选为2025年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
合肥市庐阳区创新构建的“1+4+N”智慧养老模式,以建设智慧养老管理中枢平台为核心,整合居家、社区、机构、康养四级监管体系,协同社会力量提供助餐 、助浴、助医等多样化养老服务,实现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的养老服务精准化 、智能化和高效化。通过“1+4+N”模式,庐阳区贯通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三端融合,打造嵌入式养老综合体 ,创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志愿团队协同服务模式,从空间环境友好、社会支持友好、人文关怀友好和数字技术友好四方面持续优化老龄友好环境,推动养老服务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转变。
一是构建“1+4+N”智慧中枢系统。庐阳区构建的“1+4+N”智慧中枢系统,是推动老年友好宜居转型的核心。“1”即一个数据中枢平台,该平台已汇集全区10万余名老年人基本信息、20家养老服务机构、60个老年食堂(助餐点)以及700多名养老服务人才信息,实现了“一网覆盖”。平台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能够精准掌握老年人的需求和涉老机构的运营状况,为引导建设老龄友好的社会氛围和实现数字适老提供数据支持。“4”代表四级监管指导体系,涵盖居家、社区、机构、康养四大领域。平台设置了“养老机构监管”、“社区居家监管”等板块,政府职能部门可通过机构消防安全、运营补贴、资金管理等模块,实时掌握养老服务设备供给、资金使用、消防安全管理等相关情况,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N”则是指平台可以连接各类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多项助老服务,如助餐、助浴、助医、日间照料等。“1+4+N”的模式构建,可以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社会为老合力,打造全面、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是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端融合发展。庐阳区以“1+4+N”智慧中枢系统为支撑,基于城市规划和老年人口空间分布数据,科学打造了11个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积极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端融合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的医康养乐护等全方面服务。例如,庐阳区聚焦高龄、失能、独居等重点关注群体,精准推进家庭养老床位的智慧化改造,已完成927户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通过配置智能床垫、跌倒报警器、紧急呼叫按钮等物联网设备,为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保障服务。在此基础上,庐阳区利用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的系统性服务优势,为927户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三端融合发展,构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服务模式,营造了满足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一体化友好空间环境。
三是创新政企协同服务供给模式。庐阳区积极创新政企协同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结合智慧中枢平台的协同机制,构建多元主体深度参与的合作体系,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例如,在智慧助餐场景中,社区老年人来到助餐店铺,使用建设银行的人脸识别结算系统,实现助餐服务费用的便捷支付。该结算系统对接庐阳区民政局养老智慧中枢平台,可以实时对助餐补贴资金进行监管,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赋能、服务落地”的社会支持友好和数字技术友好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四是构建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庐阳区利用智慧中枢系统的技术优势,搭建“庐阳区志愿服务云平台”,推动形成“人人愿为、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养老志愿服务生态。平台融合宣传、展示、活动、志愿服务于一体,凭借“志愿服务+大数据”的互通互融优势,打破了传统志愿服务中信息不对称、组织效率低的壁垒,在线上完成志愿者注册登记、活动报名、扫码签到、记录服务时长、积分兑换等流程,并实现了“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队伍接单、社会评单、中心结单”志愿服务一体化。庐阳区通过数字技术友好的方式培养了大量的社会志愿服务队伍,全区年均服务老年人达50余万人/次,打通了老年人“养老圈”和“生活圈”。
这些举措共同发力,推动庐阳区养老服务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居民主动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全社会关心老人、全社会服务老人”的浓厚氛围,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