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昼夜温差大,一些人明明没有严重感冒,“换季咳”却总也不见好。这让人烦恼的咳嗽究竟由何引发?不同类型的咳嗽该如何区分处理?家庭护理又有哪些关键要点?针对这些问题,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沈阳市胸科医院)呼吸科四病区主任医师于秀丽给出了专业解答,帮大家摆脱“换季咳”困扰。
“换季咳”四大“元凶”
咳嗽是身体的保护反射,用于清除呼吸道刺激物。此时,正是刺激物增多的时期。
温差大:早晚温差大使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细菌容易“乘虚而入”。秋季花粉(如蒿草)、室内尘螨和霉菌活跃,易引发过敏性咳嗽或哮喘,表现为阵发性干咳。湿度下降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发痒,从而引发咳嗽。天气转凉,鼻病毒等常见呼吸道病毒开始活跃,容易引发感冒咳嗽。
家庭护理小妙招
喝蜂蜜水:蜂蜜能在喉咙形成保护膜,有效缓解夜间干咳(1岁以下婴儿禁用)。
多喝温水: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湿润。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50%-60%的湿度,缓解干燥。避开过敏原:过敏者外出戴口罩,回家及时清洗面部。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多吃雪梨、银耳等润肺食物。
夏秋之交的咳嗽多由环境和病原体变化引起。分清类型、做好护理大多能缓解,但出现以下几种危险信号时务必及时就医:咳嗽持续超过2周未好转;伴有发烧、胸痛、呼吸困难或咳浓痰、血丝;咳嗽声异常(如犬吠样)或带喘鸣音;婴幼儿、年老体弱者剧烈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