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请为自己列一份新的健康计划

来源:中国老年报   2025-01-08 15:39:11   责编:  点击:

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以积极健康的理念勾勒出快乐、幸福的美景。每一次早睡早起的自律,每一餐营养均衡的饭菜,每一刻放松身心的宁静,皆是铺就健康之路的砖石。为自己列一份健康计划吧,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健康计划如何设计

在设计健康计划时,不妨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

1.饮食建议

品种丰富 搭配合理

老年人平衡膳食应做到食物多样化,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

合理膳食可以改善人体免疫状况,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饮食上建议少量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合理烹调 口味清淡

饮食方面我们需要选择更加合理的烹饪方式,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断寻求与适应更科学健康的饮食方式。

餐前准备:肉类与果蔬类最好使用两个案板,或分别处理。建议将食材切成小块或切碎,便于咀嚼吞咽。

烹饪方式:尽量不选择烘、烤、油煎、油炸等使食物变硬的烹饪方式。多用蒸、煮、炖的方式,可以适当延长烹饪时间,将食物煮软烧烂。

减盐控油:要限制盐、油以及添加糖的摄入,每天摄入食盐应不超过5克,烹调用油不超过25克。可使用定量盐勺及控油壶,来帮助我们限制盐、油的摄入。

规律进食 陪伴就餐

养成规律的进餐习惯很重要。老年人的生活较为固定,应尽量保持每日三餐规律进食,同时也要注意饮水的规律性。

老年人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食物的选择与制作,家人和亲友应鼓励、陪伴老年人挑选、制作并享用美食。空巢老年宜多参加集体用餐(如助餐点等),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

2.运动原则

适度原则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运动时应根据自身状况和运动能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或受伤。一般来说,运动后微微出汗、感到轻度疲劳,但休息后能够恢复精力为宜。例如,散步的速度可以控制在每分钟60~70步左右。

安全原则

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如活动关节、转动腰部和颈部等,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的预热,预防运动损伤。运动时选择合适的鞋子和服装,避免穿着拖鞋、高跟鞋或过于宽松的衣服进行运动,确保运动过程中的安全。如果在运动时感到身体不适,如头晕、心慌、胸闷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家人或专业人员的帮助。

多样性原则

单一的运动方式可能会使身体某些部位过度疲劳,而其他部位得不到充分锻炼。因此,老年人的运动计划应注重多样化,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等多种类型的运动,全面锻炼身体各个系统和部位。例如,散步、太极拳属于有氧运动,椅子操、爬楼梯等可以锻炼肌肉力量,瑜伽有助于提高柔韧性。

个性化原则

每个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健康问题和运动基础都有所不同,因此运动计划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例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运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身体较为虚弱或平衡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应避免进行高难度、高风险的运动项目,如快跑、跳跃等。

持之以恒原则

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是通过长期坚持才能体现出来的。不妨养成运动习惯,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长期坚持运动,才能有效提高身体机能,提升生活质量。

3.安排体检

老年人需要每年做一次体检。不少人认为,“岁数大了,没有不舒服,就不需要体检。”这是错误的观念。

很多疾病起病比较隐匿,疾病早期难以察觉,甚至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但等出现症状时已经很严重了,可能无法治愈、阻止疾病进展。除了常规体检,老年人如有身体不舒服,也应及时就诊。

所以,别忘安排好体检时间。

老年体检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常规项目和重点关注,二是老年综合评估。

常规体检项目外,老年人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4个方面的检查项目:

心脑血管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等。

肿瘤和癌症筛查:包括胸部CT、腹部超声、胃肠镜检查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可作为参考。

骨密度检测:50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应进行骨密度检测。

其他项目:包括血糖、血脂检测,眼底检查,以及女性妇科和男性前列腺检查。

老年综合评估是采用多学科方法评估老年人的躯体情况、功能状态、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状况等,并据此设计以维持和改善老年人健康及功能状态为目的的治疗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可以到各大医院的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问诊,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二、做好全年慢病管理

慢病管理是一个长期且富有挑战性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小小的改变和调整都可能对病情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做好慢病和健康管理。

老年人是慢性疾病的高发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很容易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

做好慢病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有助于维持相对较好的功能状态,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不能有效做好日常管理,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意外。而通过药物控制、调整生活方式等慢病管理措施,能降低这种风险。

做好慢病管理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慢病一旦引发并发症,治疗起来会更加复杂和困难。例如,糖尿病可能会引起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通过控制血糖、定期检查等慢病管理手段,可以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我们要仔细审视过往的不良习惯,重新校准健康生活的方向。

1.用平和的心态正视慢病

年龄的增长不仅是阅历上的丰富,也会带来机体的老化。要试着把慢病看作“皱纹生长”“头发变白”一样,这是自然规律,要减少面对慢病的焦虑感。慢病是可以被控制的,症状也是可以缓解的。我们要正确认识慢病,知道并非所有疾病都像感冒一样可以“彻底痊愈”。疾病,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要从容面对。

真正应该重视的是,不把慢病当回事,最后小病拖成大病,轻症拖成重症,带来终身的痛苦与遗憾。因此,面对慢性疾病,老年人应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与慢病长期和平共处。

2.合理膳食管理好体重

岁月流转,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步入“慢车道”,代谢率降低,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也相应减少。因此,适当减少总能量的摄入,避免能量过剩、超重或肥胖,是明智之举。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的风险,还能减轻关节的负担,避免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

肥胖确实会带来许多健康隐患,但“老年人越瘦越好”的说法也是不科学的。健康的体重比单纯的“瘦”更重要。过于消瘦或肌肉太少,同样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体重过低会使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性疾病、骨折的风险,甚至可能增加死亡的风险。所以老年朋友要学会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管理好我们的体重。

3.科学运动减少肌肉流失

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老年人科学地进行锻炼,是守护关节健康、延缓肌肉流失的“黄金法则”。

开始进行运动,挑选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至关重要。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低强度、低冲击的活动,是老年人运动的佳选。这些活动不仅能为心肺注入活力,还能让关节更加灵活,大大降低受伤的风险。根据自身状况,我们可以适当提高运动强度,例如尝试快走、慢跑、游泳等。这些运动有助于强化肌肉力量,减缓岁月对肌肉的“侵蚀”。

4.规律服药并进行健康监测

坚持服药就像给健康加了一把锁,可以牢牢控制住加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规律复诊,就像健康的“小雷达”,能帮助我们及时捕捉到破坏健康的信号。所以,一定要牢记医生的嘱托,按时按量服药,做好定期监测。

特别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恶性肿瘤、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全年都要做好基础疾病的自我监测,记录下自己的血压、血糖、心跳,一旦发现异常,请及时就诊。这样有助于尽早发现身体潜在的“小危害”,避免突发疾病。

5.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情绪

保持规律的作息对于老年人来说很重要,它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物钟,确保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老年人应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兴奋,以免影响次日的精神和体力。

情绪的稳定同样重要,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激动、焦虑或悲伤等激烈的情绪,很可能引起血压和心率的剧烈波动,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日常可以通过运动、音乐、绘画等调节好内在情绪。

(本文由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医学科刘晓艳、田巍撰写,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许昆仑参与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