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业的角度为社区一小一老送上一米阳光——记安徽省肥东县张集乡刘桥社区儿童主任张玉华

来源:肥东县民政局   2024-04-28 17:02:15   责编:  点击:

这里是江淮分水岭上的“原乡”,岭上的风、水、情原汁原味。

这里是祖辈辛勤耕耘的“原乡”,家园的树、林、草生长茂盛。

这里是老少健康成长的“原乡”,守护着你、我、他静等花开…

她叫张玉华,一名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因为家庭原因,放弃了城里优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回到这个被外界称之为“原乡”的安徽省肥东县张集乡,应聘成为该乡刘桥社区一名儿童主任,成为了孩子和老人们眼中的“张妈妈”、“好女儿”。

当好“专业妈妈”

从事农村社区儿童主任这一角色已经过去了六年,六年里,张玉华一直用心在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她从一个老师专业的角度,走访社区每一户留守和困境儿童,从不间断不落一人。入户辅导留守、困境儿童功课耐心细致,疏导家长和孩子不良情绪心平气和,和孩子们交朋友更是体现师者的风范和母亲的温度。

每个周末,便成为张玉华陪着社区孩子们写作业,做游戏的时光。在她的耐心陪伴和认真辅导和关心下,周末成了孩子最期待的一天,孩子们每个周末都盼望着“张妈妈”能过来看望他们,陪伴直到他们作业做完,才依依不舍与张妈妈分开。每当看到孩子们在自己身边安静地做作业、做手工这个时候,44岁的张玉华的内心也是百感交集,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成长的过程是多么需要陪伴,需要指导,需要关心,作为一名社区儿童主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纾难解困理应责无旁贷,唯有担竭尽全力做好事情,给孩子们撑起一把成长的保护伞,为社区的留守、困境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好一名专业“妈妈”,才是自己甘愿成为一名社区儿童主任的初心。在张玉华的专业呵护下,6年来,社区前后有4名儿童上了高中,3名孩子入学初中,5名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实现了张玉华许诺的“一个不落”的初衷。

当好“贴心妈妈”

社区里有一名留守孩子叫张园园(化名),关于她的成长,的确让张玉华费了不少心思,孩子居住在四西一组,每当张玉华上门走访,都只能看到孩子孤零零的,有点弱弱的,十分怕人与之交流。

一次,当张玉华遇到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家写作业时,于是便亲切地上前向张园园询问一番,得知孩子早已没有在上学,对社会、对事情的认知相当模糊的情形时,就感到孩子躲闪的目光背后一定有着一些潜藏的因素在内。

通过走访了解,原来这名孩子在智力上有所缺陷,学习不好,很少与人交流,孤僻加之被人嫌弃,因而对学习十分反感。这些原因主要来自于孩子的家庭,原来孩子的家庭情况非常特殊,父母都有智力缺陷,她的缺陷是遗传的结果。孩子出生以来,一直以来都是爷爷奶奶照看着。

为了让孩子能与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张玉华决定常去看这个孩子,多和孩子交流与谈心。每次上门,张玉华会买一些零食和玩具给孩子,和孩子一道做游戏,渐渐地,孩子那陌生闪躲的眼光变得明亮起来,而且变得愿意跟张玉华在一起交流,尽管交流还不是那么顺畅,张玉华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小园园的认知能力比之前认识的时候要好得多了。张玉华为了让孩子喜欢学习,每一次走访都会在第一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作业完成情况。孩子基础差,张玉华就从头开始为孩子作讲解,帮孩子辅导作业,手把手地教,一遍又一遍,直到孩子能写对了之后,再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一遍。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园园的学习终于有了进步,看到这里,张玉华特地为孩子制定的符合孩子接受能力的学习内容,渐渐地,张妈妈成为孩子口中经常念叨的新名词,这一惊人发现,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喜不自禁。

当好“爱心妈妈”

在张玉华看来,社区留守儿童的感情波动性较大,她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她们更容易被宠坏,更容易形成娇气的不好习惯,也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伤害。作为一名留守儿童主任应当采取措施使留守儿童经常保持乐观积极的状态。稳定愉快的积极情绪,使他们获得爱的互助,爱的鼓励,从而促进儿童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为了发挥爱心桥梁的纽带作用。每到六一、寒暑假和春节期间,张玉华围绕爱心慰问、开学季助学政策落实、寒暑假中看护陪伴、防溺水等灾害天气为工作重点,通过逐一家访上门看望,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怀与惦念。而每当张玉华看见孩子们脸上又重新浮现出了笑脸,可以健康成长时,她再一次认识到作为一名社区儿童主任的重要意义,正是有了自己的爱心呵护,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安全与温暖。六年来,张玉华入户走访千人次,随访记录的档案厚厚的摆放在自己的案头,上面,社区每个孩子和家庭的特点,孩子的成长经历,都事无巨细印在张玉华的内心之中,转化成一页页内容,让记录更加温馨。

当好社区老人的“好女儿”

在张玉华所在的社区里,生活着一部分空巢老人,他们大多都是子女不在身边,身体状况不好,没办法从事体力劳动,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加上缺乏家人的陪伴,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在走访中,张玉华为社区孤寡、独居、留守、特殊群体等老人建立一人一档,确认好老人符合社区照护的标准情况之后,定期到老人家里开展走访慰问,询问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有时还会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购物。

在这些老人之中,一位名叫张立启的老人,亲切地称呼张玉华为“社区的好女儿”。原来,张立启的老人年事已高,因为老人家庭的种种特殊原因,让老人没办法与自己的子女在一起。张玉华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老人的情况之后,便经常去到老人家中,与老人拉家常、话冷暖,关切询问老人的起居饮食、日常生活和身体状况,担心老人有情绪,张玉华便会在工作中,经常前去探望老人,开导老人。半年时间的走访上门,张玉华已经深得老人的信任和喜欢。每一次走访快结束的时候,老人总是会拉着她的手舍不得撒手,希望她能多陪一会,心里已经把张玉华当作女儿看待。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张玉华看来,与人为善就是与己结缘,无论一老一小,都是社区关注的重点,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尽好儿童主任这个义务,在第一时间帮助老人孩子解决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不再觉得自己孤单、可怜,能快乐的成长,让老人不觉得孤独寂寞,没有依靠,能够更好地生活下去,这是她的初心,也是张玉华对这份职业的许诺。(肥东县民政局 高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