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翁大伯(化名)到桐庐县第二人民医院中药房咨询,之前医院代煎的中药服用后感觉身体“热乎乎”的,很有效果,最近几次服用不仅感觉味道淡,而且效果也不明显。中药师详细询问后得知,原来翁大伯自行煎煮中药时,想着量多药效大就多放水煎药,感觉中药煎过后还有效果,每贴中药都煎三四次后才丢弃,因此导致了中药味道变淡,效果也差。
中医诊治,除了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组方用药,中药的煎服方法也很重要。
器具:可选择陶瓷、瓦罐、不锈钢。建议以砂锅优先,不推荐用铁、铜、锡类器皿。
浸泡:中药不需要清洗。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一般冷水浸泡二三十分钟即可;对于质地坚硬的药材,浸泡时间应适当延长;夏季浸泡时间可缩短,冬季可适当延长;中药不可浸泡过夜。
水量:加水量通常加到浸过药面2-3厘米。轻轻摁住中药,水面刚好漫过手背即可。吸水量较大的中药,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另加清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煎药:将浸泡好的中药用武火煮沸,再转为文火煎煮20-30分钟,倒出药汁,此为第一煎;将留下的药渣加入热水煮沸,再转为文火煮15-20分钟,倒出药汁,此为第二煎;将一煎和二煎的药汁合并、混匀共400毫升左右,分两次服用。
服药: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2次混匀后分服,每次服药间隔时间在4-6小时。如医生无特殊说明,通常情况下,中药服用的时间一般以三餐饭后约15-30分钟服用为宜。
服药后注意症状变化,如出汗、大小便(次数、颜色、臭味等)、胃口及睡眠等情况,下次就诊时告知医生,以供方案调整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