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院是一个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养护理、文体娱乐等服务的场所,当养老护理院里出现一群20来岁的年轻人时,给大家带来年龄的反差萌。
在新站高新区瑶海社区的九久夕阳红老年城,就有一群90后医护人员和护理员忙碌着,今天是重阳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群工作在养老院里的年轻人。
工作之余,养老护理员在一起“切磋”护理技能。
我在服务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温暖着我
“爷爷奶奶,早上好!”
27岁的孙雪艳每天都会主动来到房间,和老人热情打招呼。
她负责的区域大多是失能老人,房间内外,帮老人洗漱、梳头,端坐镜前的老人,脸上挂着舒心的微笑,和其他护理人员做好保洁、帮助卧床老人做一些翻身动作。
日常工作之余,她还结合老人的动作、神情神态,从细致观察中判断老人认知、感知与沟通能力、健康状况。和老人打招呼,也是一门学问,嘘寒问暖间,老人家会说一说心里话。
一次偶然机会,心细的孙雪艳发现,护理区一位老人表现很沉默,引起了她的注意。找来护理员和家属一问,才知道,老人的轮椅被临时借用了,老人家“把表情写在了脸上,不理人”。简单一沟通,矛盾消除了,老人家接着乐了。看镜头,笑一个!27岁的孙雪艳和91岁高龄老人黄锡玲奶奶自拍合影,她从事这份工作已有10年。
步入养老这个行业,孙雪艳的家人还有点不理解,“既然学的护理专业,是不是应该首选去医疗机构呢?”
改变源于一次陪护。有一次,孙雪艳的奶奶手术住院,孙雪艳每天给奶奶喂饭、擦洗,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照料举动,都有很多小细节。
这些都是她在养老护理院一点一滴学来的,因为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她上手很快,表现出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水平。
家人看到这,非常感动,也终于理解了孙雪艳当初的选择和坚持。
有的老人初次来到护理院,会有点不适应,不愿和其他人交流。
程川帮每一位老人做好信息登记同时,从中锁定一些关键词,比如籍贯、退休单位、兴趣爱好等等。
给老人介绍老乡,领着认识同厂退休的老人,这样一来,老人很快找到共同话题,彼此拉近了距离。
奶奶,我们一起做运动。28岁的程川带着96岁高龄老人沈素兰奶奶锻炼,她从事这份工作已有6年。
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她安排大家参加打麻将、手工、唱歌跳舞等活动。
正因对职业充满热情,这个活泼开朗的年轻人在工作中总结了很多经验和办法。
被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叫出名字,程川非常“感动”,“有的老人忘记了很多事,却牢牢记住了我,让我更加坚定我的职业选择。”
他们对你的认可,就是愿意牵你的手
1996年出生的吴情缘,大学毕业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2018年来院实习,毕业后她主动留在护理院工作,实现了从校门到院门的无缝对接,一干就是6年。
吴情缘觉得,和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不同,上了岁数的老人更需要“情感需求”。
除了给老人安排必要的健康检查外,吴情缘每天陪老人聊聊家常,一起做手工,一起晒晒太阳。从陌生到信任,只有投入真心才能彼此感受到。
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并不善言辞表达,但是他们对你最大的认可,就是愿意牵着你的手。
奶奶过去的故事一定很精彩。27岁的吴情缘和93岁高龄老人张华荣奶奶拉家常,她从事这份工作已有6年。
吴情缘认为,从事这个行业,其实不复杂,需要的是耐心、细心和用心。这些青年力量的加入,有助于整个养老行业发展,“养老专业的学生亲和力特别好,对老人就好像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专业能力也非常强。”
“作为一名养老从业人员,运用我们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老人,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我感到很开心。”曾获得2023年合肥市职业技术竞赛——养老护理职业竞赛的一等奖的武梅说,年轻人的幸福生活源自老年人的奋斗,养老行业是用另一种形式来回报长辈。
动动手,更灵巧。27岁的武梅和95岁高龄老人张培春爷爷一起做手工,她从事这份工作已有6年。
得益于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武梅的实操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也是在这种“赛马”“练兵”中,她脱颖而出,如今和团队一起负责楼层的127名老人的起居照料。
孙雪艳、武梅、吴情缘、程川……这群90后,第一份工作选择了老年护理岗,中间一直没有换过工作。
从清晨起床护理到夜晚入睡陪伴,在20至30岁的青春年华,她们选择靠近这些需要专业关爱的长者,为他们创造幸福健康的晚年时光。
这群年轻人心中,也曾有过困惑和外界的不理解。
支撑她们的是什么?
她们的答案出乎一致,是因为“被需要”!
瑶海社区志愿者定期上门给老人开展理发公益活动。
青年和老年,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阶段。
随着越来越多“90后”甚至“00后”投身养老行业,“朝阳”守护“夕阳”的故事每天正在温情上演。
截至目前,九久夕阳红老年城已入住1296名老人,其中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302人,90后医护人员80人,护理员12人。
更多专业化人才、更具活力、更高素质年轻人的加入,为养老行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他(她)们努力让“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变为“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