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全力构建社会救助全网式覆盖大格局

来源:肥东县民政局   2024-07-17 20:09:07   责编:  点击:

社会救助工作是民生保障的重点工程。近年来,肥东县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工作方针,以改善民生为主题,以强化责任为主线,惠民生、解民忧、强基础,保证了全县社会救助工作有序高效运行,先后被授于“合肥市社会救助工作优秀单位”和“安徽省社会救助优秀单位”荣誉。

一是最低生活救助实现精准保障。全县通过逐年提高低保救助标准,消除城乡低保差别化待遇,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按月提供的881元救助标准显示增幅已达46.3%。今年以来,累计发放低保金14.77万人次11463.9万元。建立民政、扶贫、残联、医疗保障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全县8035名困难残疾对象(含重度残疾对象5964名),3850名建档立卡脱贫对象、10名脱贫不稳定对象、170名边缘易致贫对象、672名突发严重困难对象,5745名低收入家庭病患纳入低保保障。249个社区按月公示本社区低保对象的户主姓名、保障人口和救助金额信息,公布低保举报和监督电话号码,同时借助省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公示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二是特困供养救助实现全员覆盖。特困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13744元。上半年,全县发放特困人员供养资金39002人次4662.4782万元。全县18所乡镇养老服务机构集中供养院民2241人,全部达到星级管理标准,其中三星级4家,二星级14家,一星级4家,15所乡镇养老服务机构由具备医养结合资质、规模化品牌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介入进行社会化托管。县财政先后斥资5000多万元用于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提升改造。

三是孤儿生活救助实现应纳尽纳。全县通过认真摸排,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保障之中,截至目前,在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49人(动态),其中,机构供养2人,社会散居孤儿39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08人,上半年,累计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2680人次737.276万元,发放春节慰问金444人次44.4万元,发放“六一”慰问金448人次44.8万元。

四是受灾人员救助实现应救尽救。自2019起,先后对因旱灾受损的2000多户特困供养对象、城乡低保人员、重点困难优抚对象等发放生活救助资金150万元。2020年,发放370户贫困户救灾补助资金101.97万元,发放冬春生活救助资金16872户次823.678万元。2021年,发放冬春救助资金137万元和各100件棉被、棉衣裤、绒衣裤和毛毯各到困难灾民手中,确保安全过冬。2022年,组织乡镇(园区)开展旱灾摸底调查工作,发放冬春救助资金8507户252万元。2023年至今,全县尚未发生严重自然灾情。

五是医疗服务救助实现病有所医。2024年度,累计资助困难群众医疗保险3.29万人,代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费用1146.16万元。全县5.29万人次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众享受“一站式”医疗救助待遇4249.38万元,依申请享受医疗救助937人次971.82万元。建立健全因病返贫分类预警机制。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免收低收入对象自付费用1.5万人次30万元,为12.5878万名困难家庭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巡诊、健康体检、预约转诊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发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卡3591张,发放住院救助800人次226.7万元,发放县级二次住院救助513人次213万元,发放市级门诊救助801人次14万元,发放县级门诊救助1068人次22.5万元。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资助参加医保、住院救助、门诊救助、重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框架。

六是困难学生救助实现机会均等。为保障困难家庭学生接受教育,全县从幼教、义务教育、普高、职教到大学教育救助进行全覆盖。今年以来,发放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助学资金1067人次64.02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贴4839人次189.59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4307人430.3万元,减免低保、特困供养和建档立卡扶贫户等困难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964人次55.78万元,发放中职学校困难学生助学金2048人次204.8万元,减免中职学校困难学生学费10490人次1552.32万元。

七是弱势安居救助实现住有定所。上半年,全县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21户19.3万元。积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为全县113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实施危房改造。

八是就业帮扶救助实现多措并举。全县通过“2+N”招聘活动、“就有未来”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为203名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低保等低收入家庭就业救助对象达212名,为72人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发放财政贴息创业担保贷款573人次1.85亿元,带动就业1720人次。为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公益性岗位(含乡村公益性岗位)905人次,发放就业补贴449.61万元。为全县14898名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对象、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三级以上)后未再生育夫妻、节育手术并发症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446.94万元。

九是临时困难救助实现服务延伸。不断加大临时救助的频次和广度,1-6月份,全县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431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79.35万元。建立完善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2019年以来,县财政先后拨付144万元备用金到乡镇(园区),紧急施救382人次74.5万元。实现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应救尽救,上半年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52人次,实施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治6人次2.2万元,护送返乡7人次(流浪未成年人4人次)。

十是社会渠道救助实现广泛参与。县慈善总会通过开展“慈善圆梦大学”“为困境儿童送图书”“重阳节敬老公益”“为生命续航”“春节慰问困难群众”“慰问企业困难职工”等活动,为困难群体纾难解困。县红十字会通过开展“博爱送万家”、“献爱心、送温暖”、“欢庆六一、与爱同行”、“金秋助学、爱心照亮求学路”、暑期“益行计划”、“冬日暖阳”等活动,发放救助款物793户次723万元。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建设作为今年省定50项民生实事之一,已经登记成立20家乡镇(园区)“救急难”互助社联合会,备案成立249家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并通过县级财政补助、村级集体经济支持和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751万元启动资金,立足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给予应急救助。引进肥东县益邦社会工作中心,开展社会救助品牌创建暨服务提升活动,为困难群体提供探访36090人次,帮扶服务33447人次。(肥东县民政局 高桢 汪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