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正在为老龄人及残障人士的便捷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期,工信部明确表示正制定出台数字技术适老化有关行动计划,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信息无障碍,保障老年人等群体平等、充分融入数字生活,让老年群体也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工信部重点从服务提供、体验和响应环节进行了优化和提升,推动的服务应用更加丰富。目前,超达261万款APP、700万个小程序、1924家老年人常用网站和APP、超1.4亿台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已经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升级,保障老年人、残障人士乐享数字生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的生活存在因残障引起的不便,这意味着,每7个人之中,就有1个人需要无障碍设备的帮助。在我国,有1700万视障者、2300万听障者、7000万读写障碍者和1.5亿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和社会互融,享受到信息化时代公民的权利和便利,中国的企业也让社会朝着无障碍的方向努力。
在此背景下,《2022-2023华为终端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表示,“华为一直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平等、方便地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此,我们在信息无障碍领域持续投入,基于AI和软硬结合的能力,将基础功能打磨到极致。我们坚持通过技术革新驱动信息无障碍体验发展,每一代鸿蒙操作系统都会带来更强大的无障碍功能。”
今年8月,华为正式发布了HarmonyOS 4的操作系统对无障碍能力进行了全面升级。借助智能问答、助听器直连、小艺通话升级等友好特性,为障碍人群提供了更加简洁、便利的人机交互的简洁方案。
例如,听障用户通过蓝牙实现手机与助听器直连,不仅可以清晰的听到手机声音,也避免了手机大声外放的尴尬情况。视障用户则可以通过HarmonyOS 4智能问答与手机进行语音互动,通过相机识别便能了解周围环境、衣服颜色,最大程度解决视障人士的出行困难。
在报告中,华为也分享了无障碍功能的用户故事。朱轶琳,作为先天性极重度耳聋的听障人士,右耳全聋,32岁时植入人工耳蜗,左耳平均听力95分贝,摘掉助听器只能听见飞机的轰鸣声。在助听设备蓝牙直连功能的帮助下,朱轶琳可以将手机声音方便、清晰的传到人工耳蜗,配合小艺通话功能快速准确转写文字,解决了她日常沟通、通话中的痛点。
朱轶琳说:“以前从来不打电话的我,居然突破了单月通话500分钟,而且是高难度,内容复杂的工作沟通,电话的另一头也是陌生人,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在数字世界,不应有人被遗忘”。华为通过不断提升无障碍建设能力,让更多障碍人士享受到了数字技术带来的便捷生活。除了在信息无障碍领域的大力建设,华为还持续聚焦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及社会责任四大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