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贯彻落实省、宿州市关于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我市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宿州市民政局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发展。
1.逐步完善政策体系。通过制发《进一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再结合社区嵌入式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加快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宿州市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同时草拟了《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实施意见》。初步形成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政策体系,进一步推动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及其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同时督促指导各地立足当地实际制定操作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推动社区嵌入式机构的规范性建设。同时在建设中不断解决新问题和总结新经验,为全面推广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各项工作提供明确的政策依据和标准规范。
2.合理设置服务机构。依据区域内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综合考虑老年人口数量、分布及家庭经济能力、养老刚性需求等因素,突出社区嵌入式养老护理机构布点,精准测算、合理布局。全面摸清当前我市城乡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人的底数,包括老年人口数量、分布、经济能力及服务需求等情况,科学预测未来五至十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以及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失智老人的增长趋势。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中村改造、土地出让计划、医疗资源布点等情况,对区域范围内特别是主城区的各类闲置房产、零星地块和拟新建住宅小区情况开展了专项调查,在此基础上调整完善了现行养老服务设施专项布局,提出了未来每年需新增的机构床位数量和布点,确保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选址真正落地。
3.大力推进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宿州全市共有13个社区开展嵌入式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将“家门口微型养老院”嵌入社区,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也丰富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功能内容并有力支撑了家庭养老的服务保障,有效满足了老年人的亲情互动和情感需求。各地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站、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各嵌入式机构均设置了“三区一平台”:一是托养区,床位设置不低于10张。二是日间照料区,根据周边老年人集中活动需求,配备休息、文体活动、健身康复、医疗保健、老年人学校等设施设备。三是多功能区,包括管理服务用房、就餐室、护理员(志愿者)入户服务必要的设施,有条件的可内设医务室。四是智能服务平台,体现“嵌智”功能。各嵌入式机构应充分利用社区内或比邻社区资源,主要依托社区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先在老龄化程度高的社区、交通便利、便于老年人使用的位置,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医疗服务机构邻近设置。同一小区内将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扩大面积、升级改造、转型发展。建筑均为低层建筑或设置于高层建筑物底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占比超过30%的社区,按“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要求建设社区型嵌入式机构。各地结合适老化改造改善老人居住环境,
4.高效融合资源共享。各地在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的同时,也在社区嵌入机构中嵌入了运营管理团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和场地设施等资源。如埇桥区北关街道汇源社区在嵌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同时,也与爱心老年公寓实现了管理团队、技术人员和医护资源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沱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运营模式上也嵌入了健康老年公寓的管理团队和技术人员等人才资源,以及与街道居民区的社区图书馆和老年活动室等实现了场地和设施共享。同时,各地政府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和机构在养老方面的独特优势,打通三者之间的壁垒,深入挖掘可以融合共享的人力、场地和设施等资源。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在社区嵌入式机构的运营方面大力引进人、财、物等市场资源,以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激活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新模式。在全社会积极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大力将社会资源和居民志愿服务资源整合到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以形成更大合力,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5.积极拓展服务内容。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围绕生活护理、助餐服务、助洁服务、洗涤服务、健康管理、精神关爱、助医服务、发展家庭养老床位等内容,为辖区老人开展服务,提高他们的幸福感。